短短10天内,接连发生的3起渔船沉没事故已经造成至少2人死亡、48人失踪,如此集中发生渔船伤亡事故,近年罕见。
在财新记者截稿前,浙江海事局通报,5月14日,“浙象渔30141”在舟山海域沉没,目前伤亡不详。
5月13日8时,浙江省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接高亭镇报告,“浙岱渔11307”在长江口渔场翻沉,造成17人失踪。
“浙岱渔11307”翻沉后,舟山市和上海搜救中心立即派遣救助船艇进行救援,舟山市派出5艘渔政船、18艘渔船;上海搜救中心派出中国海监7018、东海救111、海巡01和一架固定翼飞机在现场搜救。
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相关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目前救援的主要难点是,接警时渔船已经沉没,所以很难确定其具体的沉没位置来展开救援。5月17日,舟山市已派出探摸船,在事发海域实施探摸作业。而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相关人士表示,此次东海海域的搜救规模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
此前的5月7日,山东籍渔船“鲁荣渔58398”在宁波象山外海翻沉,造成2人死亡17人失踪。
据财新记者了解,“鲁荣渔58398”翻沉后,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继续组织海事、渔政、海监、海军舰船、专业救助船、渔船等21艘救助船艇在现场开展救援,专业打捞单位已携专业设备和人员前往现场,对翻扣船舶进行稳定并开展水下探摸。东海舰队也先后投入7艘舰艇加入搜救工作。5月9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5.7鲁荣渔58398”事故调查组已抵达宁波。
还是在5月7日,在大连海域“辽普渔25200”和“辽庄渔65142”相继翻沉,造成两艘渔船上14人失踪。
为何短短10天内,会发生如此集中的渔船沉没事故,并造成至少50人的伤亡呢?
浙江海事局相关人士表示,5月上旬,浙江东海海域浓雾、大风天气频发是造成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浙江气象台资料显示,5月7日和5月13日,事发海域均有6级以上大风天气。
相关气象专家向财新记者表示,每年立夏期间,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在长江流域交汇,形成长长的锋面云系一直延伸到日本。在锋面云系覆盖区域,常会形成雷雨大风,甚至形成江淮气旋。其中江淮气旋危害最大,其入海后威力增强,且外围风力较核心区更大,故常常形成大范围的海上大风。“江淮气旋形成时间短,速度快,而且不像台风那样容易引起人们重视,因而常常会引发一些意外事故。”该专家说。
除了气象因素外,各地对数量庞大的渔船管理不严也是渔船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浙江海事局相关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渔船的日常管理并不在当地海事部门,而是由农业部渔业局,也就是渔政部门管辖,一般只有在发生事故后,海事部门才介入进行事故责任认定。
“渔船一直是航道安全的老大难问题,渔船船小、机动性强,经常在航道内横冲直撞,且经常不开AIS定位,极易引发碰撞事故。此外,渔船对海事部门的航行警告也常常置若罔闻,大风浪时也会顶风出港。” 浙江海事局相关人士说。
浙江某地渔办主任向财新记者表示,基层渔业管理部门人员不足,面对数量庞大,进出港时间不统一、作业时间不统一的渔船,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只有在伏季休渔期间才会对渔船进行排摸检查。
“浙江沿海存在大量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渔船,这些渔船安全性差,抗风浪等级低,渔民还对这些渔船进行随意改装,因此极易发生沉船事故。”该渔办主任说。
一位长期在海上捕鱼的船老大向财新记者表示,他也常常趁着风浪冒险出去捕鱼,因为风浪大的时候,也是渔获量最好的时候。“现在,鱼越来越少了,只能趁着风浪大的时候能多捞一点是一点。而且6月份就是禁渔期了,大家也都想在此之前多捞一点。”
集中的渔船船难已经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5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马凯分别作出批示,要求迅速开展搜救工作,加紧查明原因,全面加强各类渔船的管理工作。
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也在5月13日召开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紧急视频会,部长杨传堂批示强调,全国海事系统要坚决遏制当前水上交通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杨传堂还要求,要深入细致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摆水上安全监管链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补短板、堵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