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焊工王海东,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江苏最美职工”。江苏电视台、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苏工人报、泰州日报、泰州晚报等媒体,对王海东先进事迹竞相报道,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江苏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张天这样评价说:“王海东作为一名船舶焊工,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工业劳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在同领域同时获得这些荣誉的人少之又少,在全国都屈指可数。”
一 中考受挫不灭上进之火
1975年王海东出生在泰兴县横巷乡王汉村一个贫苦的家庭,该地区位于泰兴东部,属黄桥革命老区,经济相对落后。其父母都是农民,靠种田务农为生,家里姊妹三个,王海东排行老三。上小学的时候,王海东的学习成绩很不好,常常是班里的倒数第一第二,有一次期末考试结束后,老师见他的考试分数这么低,生气地对他说:“你的成绩这么差,干脆就不要学了,不如早点回家养猪。”懵懂的王海东似乎觉得老师说得对,把这番话回去告诉了父亲,打算从此不上学回家去养猪了,结果被父亲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父亲发怒地说:“你也想一辈子和我一样过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的吗?种田是没有出路的,必须上学,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怎么行!”
到了上初中的时候,王海东开始对学习感兴趣了,由过去的不想学到现在的想要学,这一观念上的改变,使得他的学习成绩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初三的时候,已经进步到班上的前6名。不过他对于学习的觉悟也许来得稍晚了些,1990年中考,他以30分的悬殊名落孙山,没有考上可以进阶大学的普通高中。当然这个分数就连家门口的泰兴建筑技术学校(属于职校)也上不了,好在父亲四处托关系,才让王海东勉强挤进了这个以后整天以砌墙为主的建筑学校。不得不说的是,从王海东个人来讲,他内心始终有一个大学梦,他觉得自己有能力能够圆这个梦,包括他初三的班主任也为这个有着无限潜力的孩子觉得惋惜,鼓励他说不如再复读一年吧。
可是他的家庭比较特殊,大哥7岁的时候莫名地患上肝病,为了看病几乎花光了家中的积蓄,二哥中考不利,复读了一年。轮到王海东想要复读的时候,家里再也拿不出这个钱了。尽管内心充满怨恨,但王海东只能接受这个无奈的现实。
两年职校的时光一晃而过,1992年18岁的王海东本来是要做建筑工人的,但在村里一个能人的介绍下,来到了时为国内贸易部口岸船舶工业公司(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的前身)的船厂,阴差阳错地做上了一名电焊学徒工,从此与电焊结缘,开启了这个让他走向辉煌的人生之路。
不得不说,少年时代的坎坷经历是王海东今后在焊工道路上比常人更舍得吃苦、更舍得拼命、更舍得付出的精神原动力。他不跟别人较劲,他在跟自己较劲,他要证明给别人看,即便是做焊工,也要立志做一名出色的与众不同的焊工。
二 终于当上了主焊工
当时他被分配在船台二车间装配班,跟在一个师傅后面学装配电焊,刚来的时候正值8月份,上班第一天来到生产现场,眼前的一切彻底地让他蒙了。天气十分炎热,太阳暴晒下的钢板表面温度达到四五十摄氏度,可以说鸡蛋放在上面都能煮熟了,再把厚重的防辐射的焊工服一穿,别说有多热了。虽说是农村出身,但一直在学校的王海东可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苦,这是什么工作呀!他开始在心底打鼓了,到底要不要在这里干下去呢?其实本身他就不愿意做这门工作,那个上大学的遥不可及的梦总是萦绕着他,让他挥之不去。
就在这时候,他发现现场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女焊工正在专心施工,衣衫湿透,甚至能够闻得到她身子散发的汗味儿。这个女工看起来年龄20出头,比王海东大不了几岁,王海东心想:人家一个女同志干这个工作都不怕苦,我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一个女同志都不如吗?想到这,王海东决定留下来好好干,一念之差,可干可不干的行当,从此就这样干了下去,这一干也许就是一辈子。
王海东勤快,那时候他只有165的个头,110斤的体重,尽管身材瘦弱淡薄,但他经常帮助同事们放龙头线、拿焊条,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都愿意教他焊接技术。焊工有好多种,而装配焊工属于最基础的,主要是烧烧简单的点焊之类的。自己悟性好,加上师父和同事们的帮助,使他很快掌握了装配焊的基本技术。然而3个月过去了,天天重复做这样简单的工作,王海东开始觉得单调,他觉得自己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然而机会很快就来了。1993年,车间因仅有的4个船体主焊工年事已高即将退休,打算选拔4个素质好、技术好的年轻人,把他们作为船体主焊工进行集中培训,表现出色的王海东被选中。培训他们的是车间焊接技术最好的师傅,与刚开始学的时候不一样,那时候是“草鸡班”,这一次可是“正规班”。王海东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跟在师傅后面仔细看,认真练,反复琢磨怎样才能焊得符合标准,争取一次比一次焊得好,焊得完美。仰焊的技术最难掌握,人蹲在地上,蹲的时间长了腿麻木了人站都站不起来,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上千摄氏度高温的焊渣在重力作用下掉下来,常常灼得自己手上、腿上、身上千疮百孔。至于“吃电焊光”那更是家常便饭,夜里疼得眼睛都睁不开,脸上的皮肤受强烈的弧光辐射脱了一层又一层。然而,为了早日把焊接技能学到手,早日当上主焊工,吃再多的苦他也不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个月专门培训,3个月的勤学苦练,为王海东在焊接技能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培训结束后,王海东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CCSⅢ类焊工证书。鉴于王海东的焊接技能日渐成熟,车间打算把他从装配班调至焊工班,但装配班班长舍不得他走,在他看来王海东是一个真正用脑干活的人,他发现王海东总能用他的聪明才智解决好多装配时的疑难杂症,所以班长三番几次劝他说留下来做冷作工吧,做冷作工挺有前途的。但此时的王海东已经开始对焊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班长如何挽留,他也不为所动,他有他坚定的目标。
那时候,车间里有一个焊工师傅,他烧焊的四脚围柱质量过硬,船东船检是免检的,王海东对此十分羡慕,他想有朝一日如果我焊接的东西也能免检,那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啊!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不久他被调至焊工班,就此如愿以偿地做上了主焊工。
三 挑战管道焊接
来到焊工班以后,春风得意的王海东每天第一个把重达50多斤的焊接龙头线从仓库扛到施工场地上,他在等待班长的分工。可是让他遗憾的是,班长在安排任务的时候,总是先安排别的老师傅,最后才安排他的活,如果生产任务不忙,有时就没他什么事。为此,他感觉非常委屈,一度心理老大不平衡。之所以第一个扛龙头线到现场,就是想让班长第一个给他安排任务。不过,王海东知道,毕竟他是新同志,班长对他的技术未必放心。
几乎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会遭遇一段寂寞时光的考验,关键是自己能否耐得住寂寞,能否沉得住气。1994年的一天,班长叫他去焊805渔轮的油舱,其实油舱焊接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要做密性试验。王海东非常珍惜这个难得机会,此刻他极需一个有难度的焊接机会来证明自己,那次施焊他格外认真,拿出自己最高的水平,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把握每一个细节,油舱焊好后,密性试验一次性通过。也正是通过这一次,他赢得了班长及班组成员的信任。由此王海东深深感悟到,今后无论做什么都一定要认真,只有认真才能焊得好,只有焊得好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就这样慢慢地他的焊接水平就跟老师傅了差不多了。一个人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一个人的价值终于得到了体现,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和幸福的事啊!
就象旅行家征服一座高山,前面还会有另一座高山等着他去攀登,对于焊接技术的追求,王海东是个永不满足的人。当时在焊工班从事船体焊接主要是对板材的焊接,他可从来没有接触过管道焊接,而他明白管道焊接在所有焊接等级当中属于最高的。于是他就萌生了学管道焊的想法,问题是他想学,别人未必肯教。当时他找了一个管道焊接手艺不错的师傅说明来意,结果被人家无情地拒绝了。年轻的他这才领略到“同行是冤家”、“带徒弟杀师傅”这些民间俗语中所透出徒工学艺的艰辛与无奈。
凭着对焊接工作的一腔热情,对焊接技术执著追求,没有人教,就自学,向书本学,摸索着学。1998年,王海东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美国船级社7本焊工证书,其中包括管道6GR证书,这是最难考的一本证,他也成为了当时船台车间第一个拿到这个证书的人。能够拿到管道焊工证书,对于从事管道制作和安装的轮机车间来说,急需这样的人才。同年 8月,一纸调令将王海东调至轮机车间做一名普通焊工,而此前他的身份是船台二车间焊工班班长。对此王海东认为,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轮机车间可以学到好多诸如铜焊、氧焊等多种焊接方面的技术,如果不来这里,自己的焊接技术就不可能全面。当然做班长毕竟是一件荣耀的事,不过他认为只要自己的技术到家了,出人头地那是迟早的事,做轮机车间焊工班班长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四 坐进江科大的学堂
1995年公司举办焊工比赛,50多名公司焊接高手参加了那场比赛,王海东一鸣惊人,技压群雄,取得了那次比赛的第二名,而获得第一名的正是那个曾经被他仰慕的焊接可以免检的人。
1996年,作为公司优秀焊工苗子,他被委送到江苏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全脱产的焊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期间系统学习了《机械制图》、《焊接理论》等10几本专业书籍。这一次的学习扩充了他视野,提高了理论修养,让他对焊接在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焊接已经完全颠覆了他最初的想象,原来这里面竟然有那么多过去不为他所知的知识,他象一个饥饿的婴儿贪婪地吸吮着焊接知识的乳汁,沉醉于焊接世界的美妙。这次学习对他的焊接生涯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转折,为他今后在焊接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条条大路通罗马。王海东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烫金的江苏科技大学焊接专业大专毕业证,少年时未了的心愿,此时终于圆梦了。
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王海东喜欢给自己设立小目标,他说目标定大了不切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一个个小目标实现了,也就等于实现了大目标。江科大学成归来后王海东的心中开始酝酿下一个的目标,此时的他已不再满足于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焊工,而是要做一个知识型的高技能的焊工。2004年起,他自费报名通过学习考试,先后取得了技师、高级技师职称。要知道那时候他的工资收入并不高,而报考技师需要2000多元,报考高级技师需要6000多元,一般人是根本舍不得的,因为一旦考不上就意味着自己的这些钱全打水漂了。在公司几百名焊工中,他是唯一肯这么做的人。有人说,他这是在冒险,而他却对自己充满信心。
如今的王海东是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特殊津贴专家,已然是高港乃至泰州的名人了,但他仍然不忘学习,每天都要坚持读书学习到深夜,遨游于焊接知识世界的海洋中,他说他就是要学习更多的知识,用以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用以解决船东船检提出了关于焊接方面的各种难题,使我们生产的产品让船东无可挑剔。
由于他所在的公司建造的产品大多为出口船舶,许多技术规范文件都是英文的,而且日常工作中也免不了要跟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打交道,英语成为了他工作上的一块短板。但好学自信的王海东,并不因为自己底子薄、年龄大而对英语心生畏惧,哪怕一天背一个单词,一年下来也学会360个单词,就是凭着愚公移山的这股子劲头,三年下来,他已经能够独立看懂英文焊接工艺方面的文献资料,基本能够与老外就焊接问题进行无障碍沟通了。他说通过英语水平的提高,还能帮他实现另外一个目标,就是能够方便他运用这个语言工具,更多地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焊接技术,来提升中国造船的焊接水平。
五 攻克焊缝裂纹难关
上世纪90年代末,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这种高效焊接技术开始在国内出现,2000年后开始在国内各大型船企全面推广,这种技术比传统手动焊的效率提高几十倍。但这种新技术的使用随之也带了一个弊病,就是容易出现焊缝裂纹,这在船厂属于普遍现象。
早在2004年公司为希腊船东建造5.38万吨散货船的时候,船东提出过类似的问题,那时的王海东还仅仅是车间里一个名不经传的小焊工,当时公司从高校请来的一位教授对于这个难题也是束手无策。
关于二氧化碳焊焊缝裂纹是令许多船厂头疼的问题,号称要做全世界最大的熔盛重工遇到过,国内特大型的外高桥船厂也遇到过,为此某船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一年的攻关,当时也是无果而终。而邻近的靖江的某船厂更是在这个方面吃了大的苦头,他们有一艘船试航后被船东发现焊缝裂纹,船东以此为由打算弃船,后来船厂赔偿1亿元方才将此事了结。
船市好的时候,船舶质量即使是有一些小的瑕疵,船东一般是不会过于计较的,可是船市不好的时候,他们对质量的要求则非常严苛。2013年年底公司在为意大利船东建造9.25万吨散货船时便碰到这样的情况,生产部门把问题反映到王海东这里,要求设法解决。
其时,王海东因在焊接技能方面的突出表现,刚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被泰州市人社局授权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海东焊接技师工作室”。解决这个生产部门所反映这个焊接难题,尽管在当时连那些大型船企也无法攻克,但在王海东看来,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王海东二话没说,当即接手这个任务,制定攻关方案,分析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焊缝裂纹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接缝打底层产生的裂纹,一种是焊缝表面容易产生的裂纹。王海东针对这两种方式的裂纹,从焊材方面、工艺方面、装配间隙方面进行了上百次的试验,整整一个月,他天天泡在试验场上亲自施焊亲自检查。一开始怀疑可能是焊材的原因,就找了好几个厂家的焊丝进行焊接,但结果还是老样子,但也足以判断问题不是出在焊材上。后来又考虑会不会是焊接过程有问题,因为焊接电流、电压、速度以及焊接时的环境温度均会对焊接质量产生影响。通过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工作,王海东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对他来说简直如获至宝,找到了症结也就意味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来王海东对焊接参数进行多种方法计算,并结合试验观察发现,焊缝打底长度不超过2米时就进行填充,可以有效解决打底层裂纹的问题,通过控制环境温度可以有效解决表面裂纹问题。
从此以后,公司再没有因为焊缝裂纹的质量问题遭到船东船检的投诉。王海东在同行业中率先攻克了长期以来困扰船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缝裂纹的问题。
六 40丝到20丝的距离
还是那句话,现在的船市受国际经济的影响非常糟糕,船东对在建船舶的质量要求相当严苛,所谓造船难、交船难。就拿船用克令吊基座的焊接要求来说吧,按照以往的通用工艺,直径近3米的克令吊基座平面焊接变形40丝,为了确保它的平面度,往往都是采用研磨的办法,对焊接平面进行修复,把变形量控制在20丝以内。但现在不一样了,船东不允许这么做,他们认为克令吊十几米高,这种工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015年10月,公司建造5.55万吨多用途船,该船也是目前国内建造吨位最大的多用途船,船东在克令吊安装方面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焊接方面的问题显然是由王海东来解决。王海东甚至觉得生产上在焊接方面遇到的难题越多越好,挑战能带给人恐惧,但挑战能带给王海东乐趣,他喜欢这样的技术攻关,就象攻克每一个战场的堡垒一样,他会从中体会胜利的喜悦,他的这种感觉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
关于摆在面前的这道难题,王海东分析,以往采用立式组装焊接,装配精度和焊接变形难以控制,人在十多米的高克令吊下面施工,如同头顶悬挂了一柄魔剑,的确十分危险。通过仔细琢磨,他忽发奇想,如果换成卧式的呢。感想敢做,于是王海东改立式为卧式组装、控制装配间隙、改变坡口形式、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经过多次试验,焊接变形终于被控制在20丝以内,满足船东的要求,符合相关规范。这一焊接技术难题的解决,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约80多万元。
之所以能够驾轻就熟地解决一些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难题,那是由于他厚积薄发,功夫花在平时。平时一有空闲,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看焊接方面的书。他说书看多了,掌握的知识就多,这些知识也许暂时未必用得上,但说不定以后的什么时候也就能派得上用场。
七 发明新工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焊工这一行,一般人认为这能有多大学问,就是焊焊接接呗,对于大多数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来说,他们终其一生也没能干出什么名堂,但对于凡事喜欢钻研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除了日常的焊接,更多地却是关注对焊接难点的研究和攻关,王海东就是这样一个在普通人眼里看来有点傻的那个爱钻研的人。
近年来,他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观察发现,目前大多数船厂20mm以下的板材采用等离子切割,垂直度不能保证,容易产生自然坡口;采用火焰切割薄板容易产生变形,装配间隙难以控制。埋弧焊对板的装配间隙有严格的要求,当间隙>1mm时,直接采用埋弧焊就有可能焊穿,通常采用二氧化碳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或焊条电弧焊打底焊,药渣就会进入板缝间隙中,因渣系的不兼容,即使大电流大熔深,药渣也不能完全析出,焊缝容易产生夹渣,为了避免产生夹渣,反面通常采用碳弧气刨,浪费焊材和工时。
对此王海东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大胆提出采用实心焊丝二氧化碳焊+埋弧焊混合焊的新工艺,通过多次试验,对坡口设计、焊前准备、焊接参数进行测定,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他发明的这一焊接新工艺目前已经通过了美国船级社(ABS)的认可,该工艺解决了间隙大、精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反面可直接焊接,大大减少了碳弧气刨工作量,不仅节约了焊材,而且提高了焊接质量和工作效率。
八 为“焊”痴狂
做焊工难,做船舶焊工更难。众所周知,造船是苦、脏、累、险的行业。不必说夏天的太阳毒晒,也不必说冬天的寒风刺骨,不必说屈身长时间蹲在逼仄的角落里,也不必说呼吸在烟尘弥漫的舱室里。有一次王海东站在一只空油桶上对船体外板进行施工焊接,由于太过专注,一不小心从1米多高的空油桶上栽了下来,胸部被重重的压在下面的一个竖着的站牌上,当时就昏厥过去,不省人事,后来如何苏醒的他已记不清了,事后想想后怕极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焊工这份工作,没有消减对焊接技术追求的热情。
为了把焊接技能练得炉火纯青,练得登峰造极,他常常在别人都下班的时候,一个人苦苦地练,反反复复地练。为了攻克焊接技术难题,为了钻研焊接新工艺,他常常废寝忘食。有一次一家三口吃晚饭的时候,上初中的女儿突然发现他神情呆滞,眼珠一动也不动,以为爸爸出什么事,连忙伸手去摇他,着急地问:“爸爸,你这是怎么啦?”她哪知道原来此刻的王海东正沉浸在对某一个焊接难题的思索中。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不止一次,后来家里人对他这个怪异的举止也就习以为常了。
不过对于工作太过痴迷,还是引来了家人尤其是孩子的不满和埋怨,他那乖巧的女儿有一次通过一个特殊的方式委婉地表达了这个情绪。孩子说,爸爸我来给你讲个故事吧。故事是这样的,2008年汶川地震,当人们都撤离到安全区的时候,有位80多岁的老奶奶一个人偷偷地跑回到被地震震塌的废墟上去,像是在寻找什么,后来被人发现,人家问:‘老奶奶这里危险,你在寻找什么?’老奶奶说;‘我在找钥匙。’人家不解地问:‘找钥匙有什么用?’老奶奶说:‘因为找了钥匙也就找到了家啊!’。
孩子的故事还未讲完,听到这儿王海东禁不住鼻子一酸,满眼禽泪,他明白孩子的话外之音,这是在启示爸爸别整天光顾了工作,也要顾顾自己的家呀。是啊,他觉得这些年为了被自己视着事业的焊接工作,亏欠孩子亏欠家人太多太多啦。
九 百花齐放春满园
刚做焊工的时候,好学上进的王海东在学会了板焊接技能后,为了掌握更多的焊接技能,想向人家学管道焊接技术,结果被人家拒绝。还有一次就某种焊接技术他和几个同事到外单位打算向人家学习,结果也是吃了闭门羹。他跑到人家车间,见有人来看人家就停下来不干了。不要说学,看都不让看,怎么办?王海东灵机一动装着要走的样子,半路上杀了个回马枪,不过人家的警惕性也挺高,干到好好的见他们一来又立即停下来不做了。学艺和偷艺两次受挫的经历,让王海东刻骨铭心,想学而不得的感觉多么痛苦,他暗自发誓,以后等自己的焊接技术成熟了,一定会把这些本领毫无保留地而且是分文不取地传授给人家。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的这种想法与政府与企业的想法不谋而合,2010年,在焊接技术方面小有成就的王海东被泰州市人事局授权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海东焊接技师工作室”,公司也建立职工培训基地,并聘任他为职工培训中心主任,也就是发挥王海东在焊接技术方面的特长,以此为平台,为公司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焊工队伍。2012年该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大师工作室。该工作室自创立以来,已培训焊工3000多人次,多人取得技师、高级技术职称。王海东不遗余力地发掘培养焊工苗子,如今他的徒弟孙玉龙、唐咸兵、王小兵等已经在省市级的焊工技能比赛中频频获奖。
不仅如此, 2012年起他以“1+N”为名创建了自己的个人博客,切磋焊接技能,传播焊接知识,旨在“让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焊接技能”,他把自己这么多年潜心研究的焊接技能总结出来,传承出去。目前他的博客点击量接近5万人,先后为多家企业解决了焊接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他研究发明的“焊工培训快速万能考试试架”被做成产品形成销售。一家山东威海的企业带着5名人员,不远千里,慕名前来向他请教学习,成功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地暖焊接渗漏问题。无锡一家生产精密齿轮的上市企业,也经常向他咨询焊接方面的知识。
十 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1995年王海东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焊接技能比武的奖项——公司焊工比赛第二名,而第一名正是那个他曾经十分仰慕的焊接的东西可以免检的师傅;2003年获得泰州市职工技能比赛第一名;2007年获得江苏省职工技能比赛第二名。同年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
此后他更是注重加强焊接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将焊接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诞生了一大批焊接技术成果。他发明的“一种用于船体板材与板材、板材与型材快速装配工装”、“一种用于控制船舶上层建筑薄板焊接变形的胎架装置”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证书,另有“碱性焊条电弧焊仰板单面焊双面成形的技术与窍门”、“铝制油冷却器的修补工艺”、“M7130A卧轴平面磨床连杆座修补工艺”等9篇重要的焊接学术论文分别在发表刊登在《船舶工程师标准化》、《焊接技术》等国内专业权威杂志上。
多年来,王海东将焊接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利用自身特长,为企业制定各型船舶焊接工艺、解决技术难题、推广高效焊接技术,为企业所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在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各种荣誉也向着他蜂拥而至。2010年,王海东被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2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201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年入选江苏好青年百人榜;2014年被评为“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职工”;2015年荣获“泰州市十大杰出青年”;2016年被评为“江苏最美职工”。
此外,2015年作为江苏省优秀高技能人才,王海东被省政府组织赴美国参加学术交流,并受共青团中央之邀,深入内蒙古、山西、江苏、安徽等地,参加了全国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校园巡回分享活动,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励志人生和成功经验。
25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在焊工这个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对于焊接技术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无私奉献,他用一把焊枪书写着如同焊花般璀璨的美丽人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