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中国船协召开环渤海湾地区船舶企业座谈会

   2022-07-13 船海装备网3600
核心提示:7月8日,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主办,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承办的环渤海湾地区船舶企业座谈会在山

7月8日,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主办,山东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承办的环渤海湾地区船舶企业座谈会在山东烟台召开。本次座谈会是中国船协为进一步加强与船舶企业沟通协调、准确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与诉求、推动各级政府相关政策落实落地而举办的专题会议。会议在了解分析当前经营情况的同时,研判下半年国内外市场运行态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洋装备处二级调研员王豫生出席会议并讲话。烟台市工信局、烟台市海洋工程产业链办公室、烟台市蓬莱区工信局、山东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辽宁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以及环渤海湾地区的十余家船舶企业、配套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中国船协副秘书长谭乃芬主持会议。



王豫生在致辞中表示,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将该产业链列为11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2021年,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今年3月份,山东省工信厅等7部门出台了《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瞄准深海、极地、绿色、智能发展方向,聚焦五大装备,实施五大行动,全力打造山东半岛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聚集区。下一步,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将加快培育一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引领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高端装备,努力打造海工装备强省,打响“山东海工”品牌,健全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提升“链主”企业的带动力和竞争力,拓展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聚力打造政府引导支持大中小企业相互协作,用户、总装企业、配套企业协调联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以及与行业协会紧密协同的良好产业生态。


今年3-4月以来,受上海地区新冠疫情影响,我国重点造船聚集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受到严重冲击。以江苏和浙江为主的长三角地区船海集群首当其冲,大连和青岛等地船企的生产经营也受到很大影响。中国船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到企业受疫情影响造成的进口货物在上海港压港、配套物资供应不足、人员流动不畅等突出问题。中国船协多次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有关情况的报告,反映难点和堵点问题。在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协调解决下,截至5月底,共解决了21家企业700多票进口货物压港滞港、13家企业各类配套物资供应不足和运输不畅、10家企业供应商、工程师、船东和船员流动限制问题。5月份以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疏导协调下,阻碍我国船舶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的堵点、难点已基本缓解,但从数据上来看,全年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


座谈会上,中国船协统计信息部副主任曹博介绍了2022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发展情况与趋势,烟台市海洋工程产业链办公室介绍了烟台市海洋工程产业发展情况,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介绍了潍柴船舶产品重点细分市场及应用案例。参会企业分别介绍了今年以来的生产经营状况、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情况。总体来看,环渤海湾地区船舶工业的发展有喜有忧。一方面,各工业企业抓住了2020年以来船舶与海工市场复苏的机遇,订单相对而言比较充足,生产经营形势稳定,研发支持实现“双碳”目标的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向好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疫情持续仍然对行业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配套产品压港、人员出入境困难的情况依然存在,油价上升带动运输成本上涨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劳动力短缺以及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影响生产经营。


李彦庆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通过本次调研和座谈会交流,中国船协更全面、更具体了解了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以及疫情反弹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能够更好地掌握船舶工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增长的潜力。从座谈交流和调研掌握的情况看,上半年环渤海湾地区船舶企业基本抗住了疫情反弹的冲击,以一系列强有力且务实的措施,特别是抢抓机遇承接订单,为企业未来2-3年的平稳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体来看,尽管航运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供应链、产业链一度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冲击,但全球船舶市场还是在朝向好的方向发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今后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可能出现的问题。


李彦庆在总结中提出了推动行业发展、加强行业管理的四条意见。


一、全球造船和海工的市场格局正在由中国造船者重新定义,中国船舶工业的韧性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自信心。上半年,中国船企承接了大量气体船和双燃料船舶的订单,标志着中国造船在迎接全球能源革命当中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并正在成为引领者。中国也正在加速成为全球客船建造的中心,传统上“以人为中心”的客船个性化设计建造模式正在移向中国。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迅速,围绕着海上风电的全产业链配套正在国内形成,并成为海洋工程产业的“新赛道”。全球疫情冲击经济,也冲击供应链,但是中国船舶工业经受住了这个考验,充分体现了产业发展的韧性。中国造船人要坚定树立全球新坐标和打造新模式的信心。


二、山东在环渤海湾地区船海产业新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要坚持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闯出大海工发展的新路子。山东在海洋工程方面,特别是在“新赛道”的这个构思和实践上有很多新想法,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上核电、海上渔业装备等都是对“新赛道”的积极探索。山东“大海工”的理念有独特性。集聚更多的资源,发展海洋技术和装备,是山东海工规划的核心。山东海工发展的思路和当前的实践,对于重新认识传统船海业、描绘未来产业蓝图有重要的意义。建议山东船海产业集群建设,一方面是要面向环渤海湾地区产业链已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充分发挥总装和设备龙头企业的牵引力,发扬协作精神,把外部的资源吸引进来并用好。要特别注意,船海市场需求和发展条件稍纵即逝,抢抓机遇才能把规划蓝图落地落实,按部就班推进工作,很容易丢失已看到的市场,因此要十分善于利用资源。环渤海湾地区的产业协作圈建设至关重要,协作圈的建设就是产业生态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是要充分考虑自主配套和技术发展,建议新上马的工程在配套体系建设中引入更多的国产或者本土化企业来参与,特别是要给自主技术发展留出应用的空间。山东海工建议多考虑沿着“专精特新”的路径去发展。


三、船舶行业还需要警惕风险和管控危机,在市场温热下保持理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手持订单多,对未来的预期就更高,这本是好事。但船市具有全球波动性,风险客观存在。一家企业出现巨额亏损或者重大经营风险,对行业影响很大。从历史上看,船舶行业很少享受过五年以上的繁荣。虽然当前船市总体向好,但对新增产能仍要有所控制,避免再次出现此前的“产能过剩”的情况。过去这些年,中国的造船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低竞争力的产能得到了出清,中国船协一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够把造船业移出产能过剩的清单,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金融环境。但是,从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对于产能的扩张,还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的。随着市场回暖,一些航运“新玩家”进入航运业务,造船企业在承接订单时要用心辨别船东、业主的条件。市场上升时,很多新船东的订单总体还好,市场剧烈波动下行时,他们极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说船海市场开启了新的周期,但这并不是一个只升不降的市场,而是有涨有落,甚至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当前,全球疫情仍未结束、汇率不稳定、供应链还并没有完全畅通,叠加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全球陷入滞胀的风险正在上升,要谨慎看待船海产业的繁荣,环渤海湾地区乃至全国船舶行业要稳字当头,稳健经营,实现全年全行业的全胜和良好发展。


四、中国船协和地方船协同心同力,协同各方力量推动行业发展。疫情反弹对国内、国际供应链的冲击都很大,中国船协会加强与政府部门、地方船协和企业的联系沟通,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越是危机的时候,行业就越要抱团取暖;越是发展的时候,行业就越要互相帮助。下半年,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中国船协和地方船协还要继续推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为船海行业的发展鼓与呼,要讲好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故事,让社会对船海行业发展有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二是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经验交流和政策咨询。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新思维和新办法,要围绕如何抓住机遇去发展、如何实现稳健经营、如何让政策的效力发挥出来等去推动稳中求进。三是共同举办促进科技和产业、高校和产业对接的活动,解决科技成果和产业应用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活动既要“高大上”,更要“接地气”,既要有很高的立意,又要解决微观问题,使企业、高校找到需要的对接方,实现产学研用的真正结合。四是继续努力去解决企业科研经营当中的重大诉求,这次反映出的许多问题也是行业中的老生常谈,只是在疫情冲击背景下,显得更加突出。协会将努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在这种服务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五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本次调研中大家反映的部分配套设备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国内不应该走杀价竞争这条路,应该是优质优价、名牌高价。推动市场规范是船协的责任,希望今后各个企业能够支持协会依法开展的行业自律行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