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漂浮式海上风电:前景很美,降本很难

   2022-07-14 南方能源观察船海装备网6250
核心提示:随着海上风电开发逐渐由近海走向深远海,整机厂商和开发企业正在发力漂浮式海上风电。但现阶段,实现漂浮式海上风电规模化、商业

随着海上风电开发逐渐由近海走向深远海,整机厂商和开发企业正在发力漂浮式海上风电。但现阶段,实现漂浮式海上风电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高成本仍是主要制约因素。

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机遇


在7月8日召开的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合作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潘慧敏表示,从国际经验看,由近海走向远海是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漂浮式海上风电是深远海风电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达到2665万千瓦,主要集中在近海海域。但随着近海场址资源趋紧,未来海上风电布局由近海向深远海发展将成为重要趋势。


水规总院新能源部主任胡小峰在论坛中表示,近海核准待建场址总规模不足千万千瓦。受生态约束趋紧、其他经济活动新增用海需求大的影响,“十四五”期间,可实施的近海海上风电规模约3000万千瓦—4000万千瓦。而深远海海域风能资源优异、海事环保等限制性因素较少,适宜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海南东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海域具备优先发展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水深条件,开发潜力在1亿千瓦规模以上。


据胡小峰介绍,目前,全国沿海8省2市的海上风电规划编制和审查工作已经完成,其中广西、山东、海南、福建的海上风电规划已经取得复函。在统筹各省海上风电场址的基础上,对全国深远海海上规划进行专项研究,主要针对离岸150公里以内的国管海域,形成以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基地为主的深远海海上风电发展布局。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个漂浮式风电样机建设工程。2021年12月,三峡集团的“三峡引领号”海上漂浮式风电样机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部署在广东阳江阳西沙扒海域,采用的是明阳MySE5.5-155浮式风机,单机容量5.5MW,叶轮直径158米。


2022年6月,中国海装牵头研制的“扶摇号”完成安装工作,将于7月并网发电。“扶摇号”部署在广东徐闻罗斗沙海域,搭载中国海装H152-6.2MW抗台型I类风机,叶轮直径152米。


在第一台漂浮式样机并网发电后,明阳正尝试建设小批量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7月4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批准通过《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报告书》,阳江青洲四项目的投资主体为明阳集团,项目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装机总容量为500MW,拟布置57台风电机组,其中单机容量为12.5MW漂浮式风电机组10台,单机容量为8MW固定式风电机组47台。


在上述论坛中,中国电建副总经理王小军表示,中国电建将于近期在海南万宁海域投资建设装机规模为100万千瓦的全球首个规模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借此推动中国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场址离岸距离33公里左右,平均水深90米,风速在8.5米每秒以上。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装机容量20万千瓦,总投资50亿元,计划2022年10月动工建设,2025年10月建成并网。二期工程装机容量80万千瓦,总投资175亿元,计划于2027年建成并网。


降本增效是商业化关键


2021年以后,中央财政不再对新增海上风电进行补贴,广东、浙江、山东的省补方案补贴力度有限,且只针对2022年—2024年并网的项目。在平价阶段,深远海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面临巨大的降本增效压力。


水规总院水电工程部主任王富强在论坛中表示,“三峡引领号”和中国海装“扶摇号”均处于样机试验阶段,示范项目水深较浅、型式单一、成本较高,两个样机的总投资都在3亿元左右。同时,国内漂浮式海上风电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研发制造厂家相对较少。


胡小峰表示,深远海场址单位投资成本超过15000元/千瓦,年利用小时数超过3000小时,项目资本金收益率多数低于4%,“十四五”前中期降本压力大。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海上风电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这有利于推动漂浮式海上风电成本下降。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郭辰表示,中国漂浮式海上风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具备实现平价的基础。国内深远海海域面积大,适合规模化开发,能够应用大机组、柔直输电等降本手段,同时具备先进的造船水平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完整的产业链能够支撑海上风电集群开发。


中国电建中南院钟耀介绍,漂浮式风电成本构成主要包括风电机组、动态海缆、基础建造、系泊系统和施工安装,其中基础浮体、系泊系统和施工造价占到总造价的80%以上。


对于漂浮式海上风电降本增效实现路径,钟耀认为,漂浮式海上风电应首先着眼于整体系统设计,同时优化定制大容量高效的风电机组,优化浮体、系泊系统单元并对整机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改进运输和安装装备,实现施工技术的突破,优化动态海缆结构,最后培育相关产业链,促进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王富强认为,要实现漂浮式风电规模化、商业化开发,需要针对存在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创新,推进项目实践。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