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中国控制英国北海石油开采 中企钻井平台成“战略武器”

   2016-08-25 船海装备网3170
核心提示:  又一项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被英媒盯上了。  中国控制了英国北海的石油开采,中国国企的深水钻井平台成了战略武器。8月23
  又一项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被英媒盯上了。
  “中国控制了英国北海的石油开采,中国国企的深水钻井平台成了战略武器”。8月23日,英国第一主流大报《泰晤士报》在头版刊登报道称,“中国已成为北海最大的油田运营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中海油)经营着北海两座最大的油田,旗下的尼克森(Nexen)公司在该地区的产量占其总产量的10%以上。”
  报道还呼吁警惕中国在海外能源领域的发展。有专家总结说,这是中国使用“软实力”的一个例子,该战略的目标是在巩固自己作为全球经济重要一员的角色。
  《泰晤士报》报道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是中国第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经营着北海最大的两个油田。
  中海油2013年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并承担该公司约43亿美元债务。而今,尼克森公司在北海地区每天生产近20万桶原油,占该公司总产量超过10%,因此让尼克森的石油产量称霸北海。
  而控制尼克森的中海油总公司属于中国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受中国中央政府“直接控制”。
  英国前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 Osborne)对北海的石油公司施行减免税税政策,将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税率由62%降低至50%,因此这家由中国控制的加拿大石油巨头才得以增加在苏格兰的市场占有率。
  《泰晤士报》声称,按照中国在北海地区如此的增幅,这意味着英国去年将20亿英镑的税收减免送给了中国的国有企业。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去年的年度报告显示,英国政府在石油生产的税收减免“主要”体现在,2014年征收税费25亿英镑,然后在随后一年退税3.61亿英镑。
  《泰晤士报》翻出旧账说,中海油在2012年收购尼克森时,居然并未引起英国担忧。该报认为,这样的英国政府只会让中国在北海油田的成长会畅通无阻地继续下去,反观美国在10年前因为国家安全考量阻止中海油购买美国的石油公司。(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科失败——观察者网注)
  报道称,中海油一名官员曾称部署的深水钻井平台将成为“中国移动的国土和战略武器”。
  据观察者网查询,这个典故是发生在2012年,当时,越南政府反对中海油为一批新的石油勘探区块招标的决定。虽然中海油在该海域定期向外资提供勘探区块招标,但这一次是该公司在争议海域最具代表意义的招标。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当时表示,大型深水钻井平台是流动的国土,是战略武器。”
  报道还称,国际原油原油价格已经从2014年的每桶115美元跌至现今的50美元,北海油田也越来越不景气,但同时中国却在扩大北海石油的生产活动。
  这引起了英国专家的迷惑:中国为何热衷这种利益不甚明显的投资呢?有专家分析指出,中国不寻常的行动是为了发展“软实力”的一个例子,增加欧洲的投资者和公司对中海油的好印象。
  报道引述布里斯托尔大学国际发展教授杰弗里·亨德森(Jeffrey Henderson)的话说:“北海油田的石油设备逐渐老化,对于石油生产商而言运营成本会越来越高。从狭义上来看,海外石油公司向该地区注入资金,但收益不会特别明显。”他认为,中海油可能更看重尼克松公司在加拿大的其他资产,在北海油田的势力越来越大可能是为了显示“软实力”,亨德森表示,这或许是“中国提高在欧公司的合法性与信誉度总体战略的一部分”。
  《泰晤士报》称,不仅如此,中国还计划着向其位于东非吉布提的首个海外“军事基地”派遣数千人的“军队”。而在不远处正是美国在此区域的军事基地总部,此举增加了与美军冲突的潜在风险。
  报道还称,中国对英国能源基础设施感兴趣令安全领域专家担忧。中国在英国北海油田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使得外界对于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争议越来越大。
  上个月,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合作方中广核集团(CGN)在美国受到核能间谍指控。当然,报道同样强调了中广核也是受中国政府“直接控制”的国企。
  欣克利角C核电站是目前在英国英格兰的西南部萨默塞特郡筹建的核电站,按照中英法三国企业和政府去年达成的协议,中国将投资此核电站。但英国新首相特蕾莎·梅上任后,英国政府在7月份正式签约前一天突然宣布延迟项目,9月才决定是否批准。
  且特蕾莎·梅的高级助手曾批评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2010年后过度寻求中国投资。
  据悉,在此项目中,中国投资60亿英镑,持股33.5%,是中国官方迄今未为止对英国最大的投资,也开启中国在发达国家参与兴建核电站的先例。
  《泰晤士报》发社论呼吁:北京在英国敏感行业的利益应该仔细监督。
  社论认为,现代世界的战略平衡已经不再仅仅关系到弹道导弹、航空母舰和战斗命令。“瘫痪敌手经济的能力,干扰国家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的能力,在未来战争中让敌对强国领先几步。因此当中国在整个欧洲大规模收购的政策将眼睛盯上北海时,保持警惕是应当的。”
  社评认为,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收购行动都不过反应了健康的贸易关系。中国公司最近收购了英国的早餐谷物品牌Weetabix,意大利的轮胎生产商和葡萄牙的一家投资银行。“今年上半年,中国购买了37家德国公司,根本没有人觉得惊讶奇怪。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中国公司到欧洲和美国寻找机会。”
  该社论指出,前财政大臣奥斯本认为中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漫长复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正确的,而“梅首相在向北京开放核工业的问题上保持谨慎同样正确。这样的谨慎态度应该延伸到所有中国战略收购。在下月的杭州G20峰会上,北京将就欣克利角核电站问题要求英方给出答案,首相应该要对方耐心点。中国批评说安全不过是为了掩护保护主义,她应该抵抗住中国的这一批评。”
  《泰晤士报》还建议英国应该效仿美国,设立委员会,监管所有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外国投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