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电机与发电机

坚守还是放弃?谁又来为船配售后服务“买单”?

   2017-01-06 中国船舶报船海装备网4340
核心提示:  随着大量船配企业和设备供应商转行、破产,造船企业原有设备的售后维护问题日益突出,谁来为原有设备的售后服务埋单成为船东
  随着大量船配企业和设备供应商转行、破产,造船企业原有设备的售后维护问题日益突出,谁来为原有设备的售后服务“埋单”成为船东、船企、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棘手问题。不仅如此,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市场规律下,品牌实力较强的设备公司趁此继续“绑架”船企,使其选择空间更窄、谈判筹码更少。加上船市持续低迷,市场的不确定性造成船企采购的风险大增。
  在原材料价格普涨、新订单骤减、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产品质量要求日趋严苛的形势下,船配企业是坚持船舶特色继续前行,还是弃“船”保活路,另辟蹊径?面对依然低迷的新造船市场,船配企业2017年要走的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

  设备商接连倒闭  售后服务问题堪忧
  造船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依存、福祸相依。去年,韩国最大航运企业韩进海运破产对全球航运业的影响波及船东、港口、货代、拖车公司等产业链上的各类供应商。随着船企新接订单量大幅下降,船配企业及设备供应商也因此食不果腹,这与市场高峰期时船配企业盲目入市及疯狂的产能扩张密切相关。
  前些年,借船市高潮的“东风”,我国沿江、沿海地区的船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船配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自立门户,或通过合伙投资等形式投建新厂。一时间,我国船配企业的规模和数量达到了顶峰状态,仅江苏省就达2000多家。由于在资源条件等方面存在不少相似之处,一些小型船配企业在发展规划、产品定位及技术上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随着船市行情急转直下,同行间的疯狂产能扩张矛盾不断显现,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企业生产缺口不断扩大,大部分中小船配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甚至破产倒闭。
  市场是把“双刃剑”。部分设备厂商的破产倒闭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我国船配业迈向高精尖扫清障碍。但是,随着大量设备供应商的倒闭,原有设备的售后维护问题日益突出。如果配套企业在设备质保服务期内倒闭,那船厂将无法享受该设备质保期内1年的免费服务,该设备的售后服务会随之断裂或者滞后。因此,为了解决质保期内的设备维护问题,船企需要找其他厂家或者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无形中增加了船企的成本。此外,在此过程中,船企还有可能面临第三方服务商恶意哄抬价格的风险。
  如果船配企业在设备未交付时倒闭,那由此产生的成本及风险只能由船企自己“消化”。这种现象在业界屡见不鲜,浙江一家船企就感同身受。该船企在一家船机企业订造了柴油机,在柴油机生产进度过半时,该船机企业迫于资金压力破产倒闭,此时银行已将该船机企业的资金冻结,船企无奈只好去该船机企业现场“捡漏”,将半成品及零部件悉数拖回,以此弥补损失,但这种做法对船企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业内专家表示,船配设备售后维护问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主机等关键设备需要2~3年才进行“大体检”。随着造船业“去产能”步伐加快,前两年交付的一些新船设备售后维护问题也将进一步集中凸显,2017年市场对船配企业及设备供应商的考验将更加严峻,船企在抢订单、抓经营的同时,也要严防此类风险发生。

  船企采购风险大增  国内外设备商展开博弈
  “相对于大型设备供应商,规模、实力较小的船配企业破产倒闭的可能性更大。受此影响,船东考虑到售后服务问题,可能会考虑选用规模实力更强、性能更可靠的品牌产品,且更倾向于大品牌的产品及设备供应商。”江苏一家造船企业采购部门经理坦言,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价格会更高,船厂的建造成本会增加。随着不少中小型船配企业的破产倒闭,一些国外知名品牌设备商存在趁此哄抬价格的苗头。同时,随着新船订单不断缩减,国产设备供应商还会与进口商争夺订单及资源展开低价竞争,多重不利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船企的采购风险。这一现象在地方民营船企中尤为明显。
  设备厂商破产倒闭除了对设备售后产生影响、增加船企成本外,还会导致船企的采购风险进一步增大。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品牌实力强大的设备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会继续“绑架”船厂,对船厂来说,选择空间更小,谈判筹码更少,进口设备商依然按每年5%~10%的幅度涨价,以转嫁增长的生产成本。在此形势下,一旦有项目订单,国产设备供应商会与进口商便蜂拥而至,甚至以成本价接单。这种做法会导致船配企业现金流紧张、资金链断裂,甚至使企业在行业低迷时错失转型升级机会。总之,作为设备采购方和需求者的船企仍将在夹缝中求存,这种恶性循环对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规避以上风险,一些船企通过严格审查、评价,为自己建立了供应商“白名单”,将一些质量欠佳、产品性能差、售后服务不及时的设备供应商事先淘汰出局。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对设备供应商每年都有严格的供方评价,初步建立了一批长期合作的供应商队伍,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力争对电缆、灯具、阀门等设备做到零库存,从而降低了企业资金占用及设备订单风险。此外,除了保证产品质量可靠外,一些船企还应综合考虑包括财务、汇率、原材料设备等方面的市场风险。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市场低迷之际,船企与设备供应商更要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度,携手抗“寒冬”。

  坚持还是放弃  船配企业又一新挑战
  坚持还是放弃?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船配企业面临着又一次选择:是斗志昂扬进场,苦撑数年退出;还是坚持初心不改,致力做精、做专?无论哪种选择,对于苦心经营多年的企业而言都是全新的考验。转型需要实现由海向陆的多元化发展,不断开拓新产品;坚持则需精益求精,在保持船舶特色的同时,不断提升质量、完善售后服务、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不断挖潜企业潜力,降成本、提质量,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口碑赢得市场的话语权。
  “棋逢对手,每个设备商都想更胜一筹,赢得更多的喘息机会,为等待船市复苏赢得一线生机。”江苏一家螺旋桨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订单减少、人工成本攀升、产品生产质量要求更高、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一路走高,并不完全反映市场的客观规律,更进一步压缩了配套企业的生命周期。在此市场形势下,船配企业每向前一步,都是浴火重生。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船配企业正经历着“转型之痛”,但企业绝不能丧失发展信心,要敢于探索,持之以恒,抓住相关政策红利,加速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业务增值空间。一方面,船配企业应统筹国际技术、人才和品牌等资源,打造全球研发体系、营销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当前行业兼并重组加剧的形势下,更要注重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和保障性;另一方面,船配企业应关注“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革命给制造业带来的产业机遇,在部分环节尝试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对客户需求、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等的反应速度,与造船企业共同推进智能船舶等高端产品的发展,实现产品转型升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