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常熟瑞特电气股份公司签署《中国极地考察船、站智能管理系统成果转化》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极地中心的科考船(站)、岸基指挥中心的机电设备管理、科考数据管理、外出科考人员安全管理、科考站人员健康管理、物资管理、集成平台管理、通信保障及视频会议等方面展开合作,中国极地中心同意瑞特电气成为“极地科考产品选用工厂”。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或将有利于加快国产极地科考智能电气配套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步伐。
瑞特电气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致力于技术创新的民族品牌船舶电气设备制造商,瑞特电气拥有 12项发明专利,在船舶智能化电气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技术创新成果,“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的技术改造中就应用了瑞特电气的电气产品。
据悉,在中国船级社(CCS)智能船舶规范对外正式发布后不久,瑞特电气就着手进行智能船舶电气产品的技术研发。2017年年初,瑞特电气与上海海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开展技术合作,抽调公司技术骨干,建立智能电气产品研究平台。瑞特电气负责人介绍说,凭借着较为完善的技术方案、“产品终身维护、智能软件不断升级”的售后服务以及此前产品在“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上应用良好的效应,2017年12月12月,瑞特电气获得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新建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 号上包括柴油机健康管理、电力推进健康管理、辅助系统管理和智能机舱平台等在内的智能机舱产品订单。这是我国首次在科学考察船上配套智能机舱系统,也是我国首次在电力推进船舶上加装智能机舱产品。
船配观点:
我国船配业发展需要更多的“中国极地中心”
2018年伊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就和常熟瑞特电气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国内配套企业由此首次成为该中心“极地科考产品选用工厂”。在此之前的2017年12月12日,中国极地中心还和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起与常熟瑞特签订了为其新建的“雪龙2” 号极地科考船加装智能机舱的协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这种信任民族配套业的态度、支持本土配套业的做法,让人钦佩,值得点一个大大的“赞”!
近年来,随着我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国内配套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欧美日韩等船舶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配套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一些配套厂家产品的质量、性能不够稳定,使得国内一些船东对国产配套产品信心不足。为保险起见,国内一些船东在订造新船时,对一些关键配套设备宁可使用天价的进口产品,也不愿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国产产品,哪怕有的国产配套产品已经通过了苛刻的技术论证,也不敢放手使用。特别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选用发达国家进口配套产品,产品一旦出了问题,决策者不需承担太多责任,因为“理由”很充分:这个问题发达国家都解决不了,只能说明船舶在设计时技术要求超前或者不合理;而选用国产产品如果出了问题,决策者就有可能被深究“为什么要使用别人都没有使用过的国产产品”。与其担惊受怕,倒不如花钱买个“平安自在”。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产配套产品特别是国产首台套配套产品上船困难。这在相当程度上挫伤了国产配套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国内配套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的发展步伐。
“雪龙2” 号加装智能机舱控制系统,既可以选用国外知名厂家的产品,也可以选用国产产品。选用前者,中国极地中心无疑可以减少大量的技术论证工作,降低新船第一次加装国产智能机舱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选用后者,中国极地中心需要做足包括前期产品技术方案论证、相关配套厂家的资质论证以及售后技术服务保障能力调研等大量的准备工作,还需要承受首次加装国产智能机舱产品所带来的风险压力。然而,选用后者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而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对中国极地中心来说,“雪龙2” 号加装国产智能机舱,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设备采购成本,而且可以避免产品维护保养以及智能升级受制于国外厂家的不利局面;对国内配套企业而言,则获得了一个进军极地科考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最佳机会,一旦其研发的智能配套产品能够在极地的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经受住考验,必将在市场上产生难得的示范效应,从而大大加快国内配套企业智能配套研究成果产业化的步伐。